首页 视频展播 正文

环境科学系党支部党建“双创”工作创建成果(第二批)

2021年08月12日 12:17  点击:[]


创建工作进展


        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系支部现有党员1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新进教师比例超过50%,其中3人作为学科骨干人才引进。支部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和院党委的指导下,始终把引领科学发展作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为抓手、以推动科研教学创新为突破口、以实现中心工作跨越式发展为落脚点,以“点亮红心、铸牢初心、坚定决心”的理念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全系教职工凝心聚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实现了“三突三全面”、“三高一突一显著”,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点亮党员“红心”,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针对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到位、党务学习规范性较差、组织发展力度弱等普遍问题,支部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各项要求,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支部标准化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坚持一个“新”字,理论学习不放松。在规范“三会一课”的基础上,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支部将学习课表化,建立和完善学习与研讨制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国家新出台重大方针政策,以党课、组织生活会、线上课堂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同时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做到对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清楚明白,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

坚持一个“活”字,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积极探索创新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采取了心得交流、专题讨论、微党课、观摩观影、实践活动等形式,活跃氛围、提升吸引力。开展了如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公开承诺”、“学习党的十九大,我看高教新变化”、“学生提,我来改”师生座谈、“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体验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支部还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以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为切口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党日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如“我心中的好老师”、优秀党员教师案例式教育、支部优秀党员表彰、个人政治生日、七一国庆观影等,让支部同志深刻理解什么是好教师党员、如何做好教师党员。

坚持一个“实”字,学深悟透、学做结合。理论学习以信念建设为核心,以贯彻落实为目的,支部始终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课、读书会和“中国系列”纪录片学习等情感教育方式内化于党员心中,并体现在学生专业和思想教育上。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强调以“学习分享、讨论深化、方案形成”为基本模式,将理论政策转化为制度和准则用于推动中心工作,做到学有所用,“知、行、信”合一,在实干中树信心、促发展。

铸牢党员“初心”,用责任担当践行使命

针对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党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创新力度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业务的指导思想,制度化、具体化党建业务,大力开展师生共建活动,在推动中心工作过程中做好组织、宣传、凝聚师生有力。

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党课人人讲、名师讲座、教学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年轻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做到课程有质量、有思想、有引力,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通过专项扶助、一帮一等形式,实现党员骨干教师教学科研“传、帮、带”,全面助力支部同志教学能力提升和科研项目申报,配合学院的人才政策做好“筑巢、引凤、立根”工作。支部还特别注意开展一些符合青年教师性格特点的活动,增强青年教师在党支部中的归属感,同时以吸纳更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支部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始终强调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支部帮助同志积极申报各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将“创新创业教育、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四个方面为主的立德树人内容融入教学资源,优化网下和网上教学资源,积极建设网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超星、中国大学MOOC、课堂派和微信公众号的移动性、传播性和快速吸收性。支部同志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做法和制度优势融合到系列在线MOOC建设中,如《环保概论》、《环境生态学》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英文),并围绕各自专业课建设系列微党课宣传该领域中的中国贡献和优秀人物事迹,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建立联系班级制度,言传身教促学风。支部以“教师党员联系班级”为切入点,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建立优秀教师党员联系班级制度,通过参与学生活动、指导科技创新、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谈心交流等方式,支部先后举办师生座谈辩论、小组讨论、党课学习等活动10余次,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言传身教,以点带面,以党风带院风,以教风促学风,形成以支部教师党员为核心,以学生党员为延伸,面向其他师生的创新凝聚模式。

坚定党员“决心”,用专业知识推动事业发展

针对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和支部引领作用发挥不够、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结合不强等问题,支部紧紧围绕教书育人和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以“有情,有理,有效”为服务理念,积极参与各项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引导需求“走进来”,鼓励同志“走出去”,积极参与地方服务,做到服务师生有力。

党员先锋示范,助力科研攻关。支部多数党员同志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时刻以党员和支部为先锋队,起到带头作用。以学科方向组建团队,党员作为团队负责人,非党员的团队负责人争取发展入党,建强党组织建设。党员和非党员教师在教研和科研活动中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为学术前沿的主阵地、关键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中支部党员占比超过70%的环境功能材料团队和场地修复团队,在新型光催化材料、单原子催化剂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均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

支部凝聚力量,推动学院中心工作。支部始终明确党支部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其具体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为中心。支部特别注重辐射引领作用的发挥,通过对系内各项事务的参与,及时有效的传达上级各类文件精神,根据精神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保障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支部强调强化使命担当,把政治建设落实具体,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师德师风、学生辅导、公益服务等实际工作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引领带头作用,推动专业认证、环境一流学科建设,把复兴计划实施和环境博士点申报、第五轮学科评估建设统筹推进,项目数量、论文层次,科研经费等稳步提升。

党建辐射带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部始终以地方需求为导向,鼓励支部教师党员积极参与陕西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工作,聚焦秦岭生态保护、大气污染溯源和治理、脆弱生态区污染修复和固废资源化等地方热点需求。支部同志主导的《秦岭土壤污染与修复现状调查》和《关于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建议》收到省政协充分肯定。支部同志和学生共建的秦岭生态保护公益团队,多次为陕西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相关秦岭生态保护专项培训工作,支部3位同志还获得秦岭卫士称号,成为支部服务地方的品牌力量。


支部建设主要成效


推动中心工作“三突三全面”

(1)三突(对学院发展贡献突出)

建设期间支部党员获批科研项目11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400余万,科研经费贡献突出。建设期间来支部党员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100,其中ESI高被引文章4篇,标志性科研成果贡献突出。支部党员主导达成了同中陕西合集团、安康、延安地方企业和凤县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服务陕西省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生物质资源化需求;建设期间支部3位党员荣获“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青年学者”称号,成立陕西科技大学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团队,服务地方生态经济贡献突出。

(2)三全面(全面助力学院中心工作)

全面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参与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成功通过,助力一流专业建设;参与学院“中国轻工业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获批;参与学院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建设并获批2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全面推动学院对外交流:参与组织“2019环境纳米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主导2019年全国环境科学年会土壤污染修复分会场的组织工作;支部党员代表学院参加2018和2019年“百校进宜兴”活动,积极对外宣传学校和专业特色;参与国际生态制革污染控制技术培训,扩大学校和专业影响力;建设期内支部先后有30余人次参加学校的本科招生工作。

全面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建设期内支部党员主持、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厅局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获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1项,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1项。

服务凝聚师生方面表现为“三高一突破两显著”

(1)三高

支部党员导师制下本科生就业率100%,读研率43.6%,学风指标高。

支部党员人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1.5项,获奖项目16项;指导毕业生多人获得2019届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一、二、三等奖,学生科创获奖率高。

支部党员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全过程,学生入党申请率超过90%,课程思政水平高。

(2)一突破(学生科研竞赛获奖取得突破)

支部党员指导学生参加2019“挑战杯”和“互联网+”并实现学院省奖的突破。

(3)两显著(支部教师入党积极性和教学能力提升显著)

样板党支部建设期间,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提升显著,支部发展青年骨干教师2人成为预备党员,学科骨干1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取得明显进步,教评成绩均达到中上,同比提升显著。


辐射作用发挥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支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有情,有理,有效”为服务理念,积极走出校园,找准切口、发挥特色、形成品牌,坚持将党建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激发党组织活力,把党建工作优势、学科专业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特色融入、服务地方,助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路子。




图1支部“党建融合地方服务,地方服务推动党建”模式图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鲜明指出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陕西应有的责任担当。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将团队在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与环境功能材料领域的科研优势同秦岭生态保护需求相结合,将秦岭生态保护作为支部服务地方多项领域中的重点品牌与党建全方位融合,扩大党建覆盖面和党员活力,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增强支部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融合、凝聚、引领、推动”的党建和秦岭生态保护互促发展的模式(图1)。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经过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到的正确论断。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基层支部必须统一贯彻的理念,特别是与环保直接相关的各基层支部。我支部通过秦岭保护相关事件、党中央关于秦岭保护的主要文件精神和秦岭生态保护科学问题的集中学习,以及《大秦岭》纪录片观摩、秦岭实地考察等,明确了支部服务秦岭保护服务品牌的重要意义、优势、渠道和方式,得到支部同志一致认可和积极投入。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动,产学研全面融合:秦岭生态保护是重大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形成稳定驱动力,结合理论创新、技术升级和知识普及,形成正确的治理修复之道和保护办法。支部同志率先在陕西政协会议上提出《秦岭土壤污染与修复现状调查》和《关于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的建议》并得到一致肯定,明确了秦岭保护所需解决的科学和工程实践问题,同时通过公益团队在省市各级平台进行宣传和专项培训工作。支部同志积极投入,主持参与秦岭生态保护相关课题,集合交叉学科优势攻坚秦岭生态修复相关科学问题,3位同志获得秦岭卫士称号。支部还将秦岭生态保护相关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建设,形成了《环境生态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英文)和《环境生态学基础实验》混合实践课程为主体的生态保护课程MOOC体系,引领相关学科和教学发展。

坚持凝聚师生,全员参与,党建育人两手抓:支部在服务秦岭生态保护伊始就注重凝聚师生、发挥合力,建设了师生共建的秦岭生态保护公益团队,并建设了师生共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秦岭生态实地考察、工艺宣讲、科研项目开展和场地修复工程实践,极大的强化了师生在支部党建过程中的凝聚力,强化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入党积极性和自我价值肯定。秦岭生态保护本身涉及水、土、气、生物等,覆盖了支部所有团队的科研方向,在保护实践中强化了支部同志间的科研串联和交叉,极大的提升了支部同志间的凝聚力和整体创新能力。

坚持长效机制抓落实,生态保护助推支部建设:支部党建凸显了在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上的引领作用,而各项工作的开展又极大的推动了支部建设本身,秦岭生态保护成为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其中的公益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开展和工程实践显著提升了支部的组织凝聚力,形成师师、师生“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创一流”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过程中聚焦“先”字抓启动,强化素质提升,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引导党员同志扛起使命担当,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聚焦“实”字抓推进,筑牢先锋堡垒,支部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聚焦“效”字抓落实,创新引领发展,不论是围绕生态保护还是支部建设,都以成效进行量化考核,具体化各项成果。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上一条:轻工学院:党旗飘扬,为人才保驾护航 下一条:环境科学系党支部党建“双创”工作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