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他山之石 正文

“143”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精准内嵌——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委

2024年04月25日 20:05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委 点击:[]

编者按

在教育部思政司指导下,全国高校思政网特别推出“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典型案例”专栏,集中展示一批高校党建“双创”建设单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要求,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昂扬向上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期展示是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143”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精准内嵌》。


“143”模式

促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精准内嵌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委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关键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作为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构建“一体统筹、四项引领、三库建设”的“143”党建工作新模式,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精准内嵌”。

主要做法

一、注重“一体统筹”,做实顶层设计

学院成立以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工作组,院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一岗双责”。按照“一体运作、协同联动”的原则,以新优化调整的学院“六系一中心”为基础,调整建立7个教职工党支部,建立党员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六系一中心”党支部的工作机制。

形成“诊断+调研+落实+督办”的工作闭环。坚持问题导向,每年年初围绕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研讨,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专项攻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上集体把脉诊断,细化责任、分块落实,就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明确督办的重点内容,并根据内容在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上进行专题汇报和督促跟进。

打造“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工作闭环。优化工作落实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落到实处。量化工作目标、细化措施落实、强化检查督导、深化持续改进,建立了“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和“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普通党员”的“三级五岗”责任体系,按照“用数据说话、用业绩表达”的原则,将党建目标与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二、打造“四项引领”,抓实关键环节

守初心,思想引领“强大脑”。制定《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固化每周五下午教职工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党支部带头推进制度落实,组织全院党员和师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追忆初心、叩问初心、唤醒初心,将矢志化工报国的思想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行动,牢牢把大化工事业扛在肩上。

担使命,责任引领“铁肩膀”。作为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高校和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化学工程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肩负起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担负着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任务。
聚合力,行动引领“稳步伐”。对标一流“实打实”见行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落实“四个面向”要求,着力解决国家在能源、资源、环境和健康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制定系统性科技创新改革方案,明晰“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进大化工学科建设。主动回应师生所盼所想、愁事难事,努力做到“心贴心”,通过聚焦重点人,分层“约谈”;聚焦重点事,节点“必谈”;聚焦问题项,质量“恳谈”;聚焦身边人,家庭“访谈”的形式,打造“聚能环”,让初心之光照亮奋斗之路。

抓落实,监督引领“硬腰杆”。学院党委坚持把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工作全过程,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做到监督到位、执纪到位、问责到位,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健全监督组织“骨骼架构”,强化常态监督,构建纪委委员、专职纪检干部、特邀廉政监督员、基层纪检委员共同参与的大监督组织机构;推动监督延伸至事业发展“神经末梢”,以“六系一中心”为构架严格计划落实和执纪问责;监督渗透管理“毛细血管”,持续关注物资采购、科研经费、基础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清理,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三、着力“三库建设”,发挥引领动力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制作的《坚持教学六十年——杨祖荣》视频宣传材料,入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作品名录,获北京市教工委《初心·使命》党员教育系列片评选资助,制作“与生同在,与党同心,与国同行——张庆林”宣传片,充实学院身边楷模资源库。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学院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比例达100%,化学工艺系党支部工作室入选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充实载体库。鼓励各基层党组织探索开展品牌建设,初步打造形成了“四个行动”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理论学习“六微机制”、“三带动”做好教职工支部建设等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服务品牌,充实案例库。

工作成效

打造“奠基石”,筑牢学科基础。牵头编撰的《化工原理》教材,被全国百余所院校选用为教科书,自主创新研发的10余种化工实验装置通过教育部鉴定,为30多所国内著名的化工院校使用,所开发的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获评国家教委优秀成果奖 。

勇闯“无人区”,引领前沿研究。陈建峰院士研究团队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超重力法油田注水脱氧”的商业运行,开创性地将超重力技术用于纳米材料制备,并实现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科学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获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陈建峰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新冠疫情应急项目“可重复使用防护口罩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提出并验证了“口罩荷电再生重复使用技术”,相关技术应用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充分肯定,为助力缓解2020年2-3月期间我国口罩供需矛盾作出了贡献,与企业合作研发“长效抗菌抗病毒空气过滤材料(北化-鼎卫滤材)”,滤材及空气净化滤芯组件出口德国,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有北化特色的中国力量。

敢啃“硬骨头”,突破重大难题。李群生教授团队经过长达15年的刻苦钻研和攻关,所创建的“超高纯度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突破了该领域相关技术和产品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困局,破解了国际贸易争端在芯片原材料等方面对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威胁,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高正明教授团队针对工业应用中诸多行业和用户的高难要求,矢志不渝地艰苦攻关,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大型高效搅拌槽/反应器设计技术,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关键大型搅拌槽/反应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我国搅拌反应器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项。

共建“生态圈”,推进融合发展。环境工程系通过北京高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研究中心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成功开发了成套环境工程技术,服务于国家环保领域重大需求;所开发的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大规模制取生物天然气及有机生态肥技术被列入国家能源局重点推广技术;采用强化人工湿地、生态悬浮技术,完成了大量的污染河道、湿地、水域的治理与修复工程,为我国的“绿水青山”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验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旗帜引领,在奋进中牢牢锚定航向目标。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落实到事业发展各环节,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结合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特点,坚持“抓统筹、把关键、强引领”,坚持不懈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始终把握关键环节,在实践中扎实打造过硬组织。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积极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守正创新。从组织建设标准化、制度建设体系化、组织生活常态化、阵地建设集约化、党员身份名片化等五个方面,明确党建工作目标、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书记、委员工作职责、党支部组织生活标准和党员作用发挥等具体内容,让党的基层组织切实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

三是始终注重榜样引领,在行动中生动凸显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领头雁”效应,打造党性强、师德优的科研先锋、教学能手和服务标兵,探索可转化、可示范、可推广的科研育人模式。培育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用榜样教育、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使每名党员、干部学有目标、评有标尺、赶有方向,在全院营造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院党委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精准内嵌,使全院上下思想认识更深,化工学科建设更强,师生群众受益更多,埋头干事氛围更浓,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一盘棋、双提升”。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页面】

上一条:华南师范大学:创新党建育人阵地 奋力培养时代新人 下一条:同济大学:构建三级党建质量标准体系 促进党建质量全面提升